宜興紫砂壺款識鑒定賞析|紫砂壺鑒定
曹氏墓“大彬”(底部)刻款六方壺,漳浦盧氏墓“時大格制”(底部)刻款紫砂圓壺,均為刀刻。竹刀刻款與金屬刀刻款不同,金屬刀刻款在泥平面以下,竹刀刻款泥會溢向兩邊高出平面,留有痕跡。此后,宜興紫砂壺 在文人的參與下,其款識迅速發(fā)展起來。下面特舉二十一例來說明四百年來,各時期宜興紫砂壺 款識的特征與變化。
(1)“大彬”,刻款,款在把下。
(2)“康熙御制”章款。款在底部。
(3)“鳴遠”刻款,“陳鳴遠”章款,款均在壺身。
(4)“荊溪華鳳翔制”章款。
(5)“大清乾隆年制”章款。
(6)“玉香齋”刻款。
(7)“曼生銘”“彭年”蓋印,“阿曼陀室”印章,款在底部。
(8)“歲在辛卯仲冬虔榮制時年七十六并書”刻款,款在底部。
(9)“友蘭”蓋印,“符生鄧奎監(jiān)造”底印。此壺為邵友蘭訪曼生壺式,符生鄧奎監(jiān)造。
(10)“友廷”蓋印,“福”把梢印。
(11)“光裕”蓋印,“己酉(1909年)勸業(yè)會紀念品”紀念款。
(l2)“陳鼎和陶器廠”章款,“陳鼎和”刻款、“郭記”蓋印,底有“宜興紫砂”長方印,“郭記”扇形印。陳鼎和是本世紀初期一家公司的名字,經(jīng)理人陳元明。這家公司經(jīng)營作品有茗壺、茶具、茶杯、暖酒杯、筆洗、花瓶等。器皿上銘文多有“陳鼎和”簽款,或底鈴篆文方。骸瓣惗吞沾蓮S”。有的還印有英文C.T.H.CO的字樣。
(13)“桂林”蓋印,“金鼎商標”底印、“歧陶氏訪作”壺身刻銘。有的器皿還有“吳德盛制”篆文方印和圓印。吳德盛是本世紀初另一家經(jīng)營宜興陶器的公司。店主名叫吳漢文,筆名為歧陶。該公司雇用的陶工有。胡耀庭、俞國良、馮桂林等。
(14)“鐵畫軒制”篆文方印、煙印,款在底部,“耀庭”蓋印。鐵畫軒是本世紀初設(shè)在上海經(jīng)營宜興陶器的一家公司,主要業(yè)務(wù)是外銷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產(chǎn)品以裝飾書法著名。創(chuàng)辦人戴國寶,1870年出生于南京,曾是職業(yè)刻瓷名手。他以鐵針刻劃花紋在瓷器上,名其公司為鐵畫軒,藉以表明其職業(yè)的特色。二十世紀初期,戴氏的興趣由刻瓷轉(zhuǎn)向刻劃宜興陶器,宜興買坯,在自己的工廠加以紋飾。公司的印記是“鐵畫軒制”,“戴氏”方印是店東的名字,他也自署“玉屏”及“玉道人”。鐵畫軒的作品有陶工、刻工、公司或店東等多個印章和簽款。
(15)“壽珍”蓋印,“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萬國貨物品展覽會曾得優(yōu)獎”底印,“真記”把下印字。
(16)“威海衛(wèi)同慶順造”中英文款。此壺裝飾為鑲銅錫。此項工藝多為晚清時山東威海人做,將宜興紫砂壺 燒好,運往威海加工。
(17)“榮卿”蓋印,“泰文鼠紋印”贏印,外銷款。
(18)“貢局”款及圖形紋印,外銷款。
(19)“泰國文字”印,外銷款。
(20)“宜興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出品”底印
(21)“ARY.DE.MIDE。奔馬救。荷蘭十七世紀晚期至十八世紀初期訪宜興夷所用款。
以上款識概括起來有。人名款、紀年款、堂號款、紀念款。圖案款.、商標款、閑章款、地名款、吉語款、詩詞款等。
款的位置:由壺底、壺身刻款,發(fā)展到蓋內(nèi)印、刻,把消印。子口刻、印。今天制壺名人大都在三個部位落款,壺蓋:名章;把梢:姓章:壺底。姓名章。也有蓋內(nèi)二方印,把梢二方或刻印并用。
紫砂壺用款識作偽有兩種方法,一種,真款假壺。另一種,假款假壺。紫砂壺燒成后再補款的現(xiàn)象。至今尚未見到。
真款假壺,有下列幾種現(xiàn)象。
(1)應酬之作。早期制壺藝人做壺送人,大都自己做,這類顯有好有壞,但都是真款真查。只是有時隨便做做,便送人了。當紫砂壺行情好的時候,應酬益的擁有者,隨那將壺拋入市場。這種真款真壺的壺因其質(zhì)量較差而令人疑其為偽作。這種現(xiàn)象可另當別論。后來藝人們做壺送人,出現(xiàn)了讓徒弟代作,打上自己的印章或刻上自己的款,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歷代繪畫中也時常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時,這種現(xiàn)象似也無可非議。
(2)當制壺者作品供不應求時,而找徒弟或他人代作。認真的藝人可能會讓別人做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由藝人自己再加工,直至完成打上或刻上自己的款識。
(3)利益熏心的制壺者,可能會將印章全交給代做人,做好后把壺送來,付給代做人多少制作費即可。
假壺假款,這種作偽手段其目的就是獲取暴利。其款識作偽的主要手法有:
(1)根據(jù)資料,仿刻圖章或仿刻刻款。
(2)在燒好后的原作上復制印章或作拓片再加工。
(3)采用照相制版,用銅鋅版制出印章。
(4)任意憑空臆造偽款識。
紫砂壺鑒別款識真?zhèn)危詈孟茸x一些書,了解各個時期的壺的造型、泥料、燒成的變化,裝飾方法及一些名家常用的款識;再多看作品進行比較,從多方面細心觀察泥料、泥色、造型、制法、款識等的不同變化及一些制壺名家的特點,每個人的專長,如方壺、圓壺、筋紋形壺、花壺等。
不久前,臺灣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了《紫砂款識匯編》一書,可給收藏者提供一此方便,但沒有注明款識尺寸。值得注意的是,因同樣的印章打在不同的泥料上,經(jīng)過燒成后,印章蝗尺寸會大小不一。紫泥、綠泥、朱泥等的收縮也不一樣。所以同樣款識燒好后往往會大小不一。
還有一種假壺假款應另當別論,如“孟臣壺“,幾個世紀以來,從未間斷生產(chǎn),作品多仿其大概,即仿制一種時代品種,以迎合品蓍者的需求,并不刻意求真。
晚清、民國時仿前代紫砂壺,多仿名家,供春、時朋、時大彬、徐友泉、陳仲美、陳鳴遠、陳曼生等,多出自高手,如蔣燕亭、王寅春、裴石民、顧景舟等。
今天知道的節(jié)鳴遠作品有許多為蔣燕亭所仿,同時他還仿徐友泉、時大彬、陳仲美等作品。
九十年代前后,紫砂壺收藏之熱在香港、臺灣乃至東南亞超過以往任何時代,至今仍有余波,宜興當?shù)匾惨虼顺尸F(xiàn)出“萬人做壺算種田“的空前景象,作偽之風,重新盛行。作偽者仿前代,仿民國,仿五十年代乃至仿當代名家作品,這一點也早已為大家掃熟知。臺灣近些年的“壺中天地“、“紫玉金砂“期刊也時常報道,收藏者自當更加上心。
宜興紫砂壺 款識鑒定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