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茶文化差異比較談|俄羅斯茶文化
摘要:
本文從中俄飲茶理念、飲茶方式、茶具及茶的社會功能四個方面進行對比,通過表面現(xiàn)象,深入思考中俄茶文化形成背景與民族思維的差異,探討茶文化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的社會功用,提倡茶在傳播中的致和導和功能。
關(guān)鍵詞:中國;俄羅斯;茶文化;比較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91一06-0014-02
禮記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任何民族都擁有自己特定的飲食結(jié)構(gòu),這些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和文化信息,體現(xiàn)了每個民族從茹毛飲血的蒙昧之初到各具風格的飲食文化基本定型的發(fā)展過程,根源于民族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才能與民族思維的特殊性。所以。對于飲食文化的思考,也有益于對民族文化特勝的考察,在比較研究當中。應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層面。
筆者地處中俄邊境城市,中俄人民民間往來頻繁,故占據(jù)地理優(yōu)勢,以中俄飲茶文化的差異為切入點,將兩國飲茶理念、飲茶方式、茶具及茶的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作為了解中俄文化差異的補充材料,以饗讀者。
一、飲茶理念――疊加理念與簡化思維
中國人的飲食思維,往往具有體驗性、感悟性的特點,將對自然、人生的理解疊加于食材、飲品之上,進而對它們的產(chǎn)地、屬性都要考究一二,將物賦予人格品性,如對某些菌類食品的鐘愛和鼓吹,認為如人參、靈芝等物,生長于深山叢林之中,吸收天地精華,食之可養(yǎng)生健體,甚或可成仙得道。對茶這類飲品亦如此理解,并且疊加了道、儒、釋的相關(guān)理念,使得茶在中國蘊意豐厚。
道教養(yǎng)生色彩的影響:茶亦稱“仙茗”,陶弘景《雜錄》中說“茗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君服之”!暗兰覍茶這種自然之物早有深刻認識,而將其與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茶成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便是道家的首功”。儒家注重茶的社會功能:儒家認為“以茶為中和”、“以茶可雅致”,為茶賦予了君子品格,使茶有許多如“君子”、“公子”、“清友”、“苦口師”、“滌煩子”之類的雅號。陸羽《茶經(jīng)》“一之源”中指出“茶之為用,昧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倡導茶品人品合一,希望在飲茶過程中達到獨飲以自醒自清、對飲以致和導和。佛家對茶則更為青睞,《景德傳燈錄》中記載吉州資福如寶禪師說:“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飯后三碗茶”,另外還有“吃茶去”的三字禪機。中國名茶中有許多源自于僧院種植的。如普陀山的“佛茶”、黃山的“云霧茶”等。在茶道的形成中,茶禪功不可沒。
這些思想的疊加,使得中國茶文化內(nèi)涵豐厚、形式復雜,加之飲茶方法及習俗,可謂深而廣博,異?季。&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