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飲茶的“五佳境界
被譽為“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1007~1072年),曾是一位官至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的高級官員。在他為政的近40年間,仕途坎坷,浮沉不定,但是與他一直相伴的就是詩書和飲茶。特別是飲茶,更是他的特殊癖好。在歐陽修29歲時,因替范仲淹打抱不平,被貶謫夷陵(今湖北宜昌)。來到夷陵后,他遍訪村野,體察民情,發(fā)現(xiàn)這里江山秀美,民風樸實,生活安逸。
老百姓吃的是魚和稻米,還有“橘柚茶筍四時之味”。就是在這里的為官期間,歐陽修開始對飲茶產(chǎn)生興趣,直到晚年一直不衰。他在晚年曾在一首詩中談及“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可見他有著30多年的飲茶歷史,直到晚年對其他的興味都逐漸減弱了,唯獨飲茶卻沒有衰減。
歐陽修不僅喜好飲茶,還對泡茶的水很有研究。茶圣陸羽將“宜茶之水”分為20個等次,歐陽修根據(jù)自己的飲茶體會,對陸羽之說提出了異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盡管水味有“美惡”之分,但把天下之水都排出次第,也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
在歐陽修主事洪州(今南昌)時,對境內(nèi)分寧縣(今修水縣)雙井產(chǎn)的茶葉用本地的井水泡,茶味香醇可口,十分贊賞。他后來在《歸田錄》里寫道:“自景祐以后,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制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shù)斤養(yǎng)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
他還在一首《雙井茶》詩中寫道:“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寶云日鑄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這首詩的前半部分贊美了雙井茶的形態(tài)、生產(chǎn)和茶的品質,后半部分則是借茶抒懷,表達了對勢利小人的鄙視和對那種“不改舊時香味色”的君子風度的贊賞。
歐陽修在為福建路轉運使蔡襄的《龍茶錄》作的《后序》中,述說了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八位大臣得到宋仁宗趙禎賞給的一餅小龍團茶的情形。這種“小龍團茶”是蔡襄為仁宗特制的精品茶,制作精細,品質優(yōu)異,第一年只造出十斤,造價為每斤茶需黃金二兩,可見極為稀有。宋仁宗趙禎非常喜愛“小龍團茶”,不肯輕易賞給大臣。
在嘉祐七年(1062年)的祭祀天地大典上,宋仁宗將一塊“小龍團茶”賞賜給歐陽修。他對皇帝賞賜的這塊“小龍團茶”十分珍惜,正如他在一首詩中寫的那樣“手持心愛不欲碾”,舍不得飲用。幾年后歐陽修歸隱撰述《歸田錄》時,還不無興奮地稱:“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歐陽修有一首詩里寫飲茶時的最佳境界是:“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嘉!边@里提到的“泉甘”,是指泡茶的水